一岁男童误食降糖药成植物人,这些常见药隐藏“危险”要当心!
近日,河南新乡一岁男童误食了奶奶的一粒药片变成了植物人,让人无比痛心,震惊了无数网友。今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田琳表示,误食药品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一旦误服,将发生比成人更严重的伤害。究竟是什么药物危害如此之大?又是因为什么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郑州九院内分泌代谢科田琳主任介绍新闻中提到的男童误食的药物为格列吡嗪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这种药物多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其主要通过刺激胰岛来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因此,在服药期间医生大多会嘱咐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小宝宝因为误食了一片降糖药,导致了严重低血糖脑病,且未能及时发现,从而引起了脑血肿、药物中毒,最终成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四肢无力无法站立的“植物人”。
因此早期识别低血糖症状非常重要。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昏迷等。严重且持久的低血糖发作可能造成神经细胞死亡,导致永久性大脑功能损伤。
如果发现自己发生低血糖,应立即吃“糖”,可以是几块水果糖、奶糖、巧克力,或者一杯雪碧、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也可以吃一勺蜂蜜、果酱。若服“糖”5分钟后仍未改善症状,应立即吃更多的“糖”。10分钟内仍没有改善,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糖尿病患者是发生“低血糖”高危人群。“未病先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低血糖的首要原则。保持规律的生活,饮食要定时定量,保证每日三餐都稳定摄入。中老年人及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可以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两到三次的加餐,不过不要吃得过饱。
其次,要学会适当的运动。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空腹运动,且外出运动时注意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以及标注有姓名、电话、用药的急救卡。以便发生低血糖时能够自救,或低血糖昏迷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此外,还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使用混合胰岛素时注意长、短效胰岛素剂量的比例,警惕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的患者要注意与保泰松、阿司匹林、磺胺药、心得安、吗啡等药物同时服用时,可加强降血糖作用而引起低血糖。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及时来医院就诊,切记不可私自服用过多或随意停药减药。
对于没有识别能力的孩子,不仅仅是降糖药物,一些慢性病的用药,诸如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降压药等等对孩子的影响同样严重,可能会造成心率及心律异常、血压过低等情况,甚至会危及生命。
一岁男童误食降糖药成植物人,令人心痛,也教训深刻。除了必要的急救常识,守好儿童用药安全线家长也责无旁贷。药品要放到高远处,让孩子不容易够到,且最好带有严实的盖子,不容易被打开,再就是废弃的药品在垃圾分类中与废弃灯管、电池一样属于有害垃圾,不要随意丢弃。让孩子不误服的前提,就是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药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内科第二党支部 内分泌代谢科 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