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8大认识误区,你中招了吗?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敌,其危害在于:1.死亡率高居第一。2.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病因。3.导致心衰或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导致焦虑等心理负担增加。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缺乏等。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专家提醒治疗冠心病时,大家要避免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冠心病中老年人才会得,青少年无须在意
血脂高指的主要是胆固醇高。目前中青少年人的冠状动脉出现了斑块和硬化,甚至发现中小学生的冠状动脉也出现了斑块,说明冠心病“萌芽”从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讲,胆固醇每升高1%,患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就会增加2%。心梗致残或猝死的后果虽然多发生在成年人,其发病却早已在数年前就开始。动脉硬化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发展”,心梗会在身体毫无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因此,年轻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身体和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误区二:胖人才会得冠心病,瘦人不必担心
一般来说,胖人的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偏高,患心脏病的概率就高,但身体偏瘦的人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人体内高半胱氨酸过多、不爱运动、情绪长期抑郁或紧张均可引发心脏病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也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同样会得这些疾病。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将冠心病的预防列入自我保健的日程上来!
误区三:冠心病是内科疾病,与炎症感染无关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无痛性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是心脏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甚至比高胆固醇血症更为重要。专家们发现,身体内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如慢性牙龈炎等低水平的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都可以产生炎性蛋白,这些炎性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对动脉血管造成伤害,并使血管内壁脂类等附着物发生崩解脱落,刺激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而导致心脏病。因此,只有彻底巡查和根除体内的慢性炎性病灶,才有预防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误区四: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冠心病
一般来说,冠心病的患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但这种性别差异主要发生在50岁之前。女性在50岁之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男性轻且进展慢,但女性在50岁以后冠脉病变发展加速并迅速赶上男性。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起保护作用有关。女性自然绝经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相当程度地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升高。同时发现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不良作用在绝经后加重。女性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此时冠心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与男性“并驾齐驱”。所以,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饮酒,不吸烟,合理营养,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体重,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
误区五:一旦患上冠心病,病情只会越来越重
多数人认为,一旦动脉硬化形成,冠状动脉变窄,冠心病的病情就会越来越重。然而,一项十余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遵循均衡的低脂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效的降低及软化血管的药物,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戒烟,少饮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使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类型的心脏病患者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加重,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病情好转。
误区六: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可以等它自行消失
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是冠心病的“初期症状”,这些症状开始很轻微,呈一过性,不一会就会自行缓解。因而有些病人就习以为常,怕麻烦,不愿去医院检查诊治,以致病情越拖越严重,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因此心脏有了问题就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误区七:心脏手术危险大
很多人认为心脏手术危险,在紧急救命时仍不愿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心脏介入手术,结果错失救治良机。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急性冠心病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救治效果比较好。目前,发达国家约9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在紧急救治时选择心脏介入等先进手术治疗方法,使这一疾病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5%以内。而我国则有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仍然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从而导致种种不良后果。因此,急性冠心病患者应摒弃思想顾虑,力争及早防治,获得相对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八: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毫无疑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的福音。急性心梗病人,如及时放入支架,就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到5%~6%,非急、重症的心绞痛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可以恢复体力活动,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任何一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能冠脉造影上只显示某处冠脉狭窄,但从整体上看,一旦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斑块形成,整个冠状动脉就可能有多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脉内支架植入可以解决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一些轻度病变有时甚至连冠状动脉造影都难以发现,却常常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罪犯病变”,危险性依然存在。
因此,即使放了支架,还要进行抗凝调脂、中西药全方位的保护,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才能取得最理想的临床效果。放支架只能是一种急救治疗手段,对于已经获救的病人,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防复发!
(心内二病区:张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