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为何开始“偏爱”年轻人?
11月7日,90后的小郭,1天前下夜班后突然间断出现胸骨后闷痛,未予重视及治疗,随后症状持续加重,难以缓解,至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入院后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检查过程中突然出现心室颤动,给予电除颤、心肺复苏等积极抢救后才捡回一条生命。
11月13日,90后的小师,8小时前突然出现胃痛,同时伴随有恶心呕吐,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后症状呈持续性,至我院就诊,诊断后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药物治疗及支架植入后好转出院。
自入冬以来,郑州九院心脏中心收治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像上述两位年轻患者占比达到约10%(不确定)左右。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心血管疾病都是“老年病”,年轻人也会心梗吗?的确,年轻人急性心梗占所有急性心梗的2%-10%左右,但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的发病率三年中增加了31.8%。年轻人群急性心梗往往因为无缺血预适应,以发病急、症状重和猝死率高为显著特点。
仔细剖析上述两个病例的危险因素发现心梗逐渐年轻化的背后,常常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小郭常常熬夜,每日抽烟高达20支,长达10年之久。而另一位患者经常熬夜打游戏,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入院时发现已经高血压3级。这些发现也与目前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研究表明与老年人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多来源于高血压、 糖尿病不同,年轻人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吸烟、肥胖、 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心理及精神压力。
其中吸烟无疑是年轻人心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因子产生增加,使血管炎症反应增强致斑块不稳定破裂,促使急性血栓形成,吸烟男性急性心梗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 2 倍,而且发生心梗的平均年龄提前 7 年。因此要降低年轻人心梗事件的发生率,戒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数据显示戒烟可显著降低死亡相对风险。
另外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高油高盐摄入过多,进而致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指出1982-2012年的30年间,中国居民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仍然超标。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从1982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0 ~ 2012年的151万人。在当今年轻人中,饮食多喜欢吃油腻、高盐的食物和甜品,喝碳酸饮料,同时又缺乏运动,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出现「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风险,直接导致光滑的血管壁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
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及生活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急性心梗发生时可能出现如胸痛或胸部不适、大汗、乏力、恶心、呼吸短促、肩颈部放射性疼痛、心悸及胃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春节假期来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赵明中主任提醒广大年轻人群假期期间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注意保暖,避免熬夜及剧烈运动。当出现上述心梗疑似症状时,而且平时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熬夜、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时,切勿轻视,及时去医院就诊或者拨打120,不可错失救治时机,谨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莫要让生命“提前下车”。
心脏中心: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