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月龄婴儿喂养标准及正确喂养方法
孩子在出生之后要注意宝宝的喂养,1-3岁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宝宝科学的喂养尤为重要,这对孩子们的护养是十分有帮助的,不同月龄的宝宝,该如何给予不同的喂养呢。2020年10月13日,郑州市九院微课堂直播活动第一百四十一期由儿科罗丹大夫为大家讲述各月龄婴儿的喂养知识。
0-6月龄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3.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6-12月龄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2.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样。
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
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
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决不强迫喂养。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
4.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5.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13-24月龄
1.13-24月龄幼儿每天母乳量约500 mL,每天母乳喂养不超过4次。
2.13 -24 月龄幼儿约 1/2~2/3 的能量来自辅食
奶量应维持约 500 mL,每天 1个鸡蛋加50 ~75 g肉禽鱼,每天50 ~ 100 g的谷物类,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儿需要而定。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尝试啃咬水果片或煮熟的大块蔬菜,增加进食量。
3.幼儿在满12月龄后应与家人一起进餐,在继续提供辅食的同时,鼓励尝试家庭食物,并逐渐过渡到与家人一起进食家庭食物。
4.适合13 ~ 24月龄幼儿的家庭食物应该是少盐、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食物,并且最好是家庭自制的食物。
5.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增强,应鼓励幼儿自主进食。
6.满12月龄幼儿能用小勺舀起,但大多散落,18月龄时能吃到大约一半的食物,而到24月龄时能比较熟练地用小勺自喂,少有散落。
最后,罗大夫提醒大家,父母应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为婴幼儿安排固定的座位和餐具,杜绝电视、玩具、手机等的干扰。喂养时父母应与婴幼儿保持面对面,以便于交流。父母应允许婴幼儿在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对于婴幼儿不喜欢的食物,父母应反复提供并鼓励其尝试。
(供稿:社区党支部 医养结合发展部 王喜慧)
罗丹: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儿童呼吸系统及儿童保健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先后前往河南省儿童医院和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修学习,参加省内各类儿科学术大会若干。目前可独立开展各项儿童保健检查项目,可独立完成儿童常见病及儿童体格偏离、喂养问题、行为发育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